南苑花园酒店婚礼多少钱,南苑花园酒店婚礼多少钱一桌
清朝最后一批太监都去了哪里?
说说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的故事,溥仪被逐后,他和皇帝一起出宫。一年后,因为不能忍受皇室的虐待,称病离去。 孙耀庭离开婉容后回到了老家静海县。可是,那些庄稼人都会的农活,他却干不了,何况,他没有一寸土地。
当了8年太监的孙耀庭,靠着兄弟的接济生活着。在乡下,他成了新闻人物。那些妇女们,带着某种奇特的神色,远远地看着他,低声议论着什么。顽皮的儿童,一群一群地跟着他,指指点点,还高叫着:“太监!太监!”只有那些善良的老人,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有时,也向他打听些宫廷秘事。 两年后,他重返北京,住进了北长街的兴隆寺,和四十多个同命运的太监住在一起。其中有几个太监还有些钱,便置了些房屋、土地。他们把这些房屋、土地出租给别人,收些租金,供大家度日。
为此,孙耀庭他们每天能吃上两餐杂粮。然而由于年长月久,出租的房屋破败了,所收的租金已对付不了房屋的维修了。孙耀庭为了生活,不得不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捡些煤渣、废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对他做了妥善安置。从政治上不歧视,从生活上给予照顾。月发给他一定的生活费,让他同过继儿子住在北京广化寺一个幽静的小院里。每天和寺院老僧下棋聊天,养花种草,过荷舒适恬静的生活。
大清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于1924年11月5日,被西北军阀冯玉祥指挥鹿钟麟带兵赶出了紫禁城。这就是著名的“北京***”,溥仪只能搬进载沣居住原摄政王府。而大清国的最后一批太监,也被载沣遣散了。
孙耀庭被遣散以后,回到了老家。可是,他在老家也是无依无靠。于是,孙耀庭又回到了北京,去了北京北长街的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很多无路投亲,又没有钱财的太监,都选择居住在万寿兴隆寺。
不过,孙耀庭不甘寂寞。当他听说溥仪在伪满洲国当皇帝以后,他就去长春溥仪处当差,继续伺候溥仪。后来,因病离开长春,回到北京。解放后,孙耀庭居住在广化寺,一直到逝世。
太监伺候人习惯了,很会服侍主子。于是,很多在京的大户人家,就雇佣这些“失业的太监”,给自己干活。这些太监可是伺候过皇室的,所以,一些有点名气的太监成了大家大户争抢的“红人”。一时间,很多大户以雇佣太监为荣。而这些太监中,比较有能力的部分人,开始担任“管家”的角色。
齐白石老爷子就雇佣了一位名叫尹春如的太监,给自己看门。
《大宅门》里的大坏蛋王喜光,就是位有本事的太监!他靠着白景琦的信任,在白家一手遮天,***白家财产,在外面养女人。最后,被白景琦***裤子羞辱一番,赶了出去。
小德张曾是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权倾一时。朝廷大臣要想觐见隆裕太后,必须得到小德张的首肯。他为自己在宫外准备了很多家产,所以,他出宫以后生活的相当富足。
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小德张没了靠山,就出宫了。他直接去了天津英租界。小德张出宫后的生活,相当惬意。他先后娶了四个老婆,有下人三四十个伺候他。
溥仪的一生可谓是悲惨至极,做了大半生的傀儡,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之前几乎没有一天是依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溥仪在世61年,直到1959年12月4日接到***的特赦令被抚顺战犯管理所释放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后才开始了自己的真正人生,只是那个时候溥仪已经53岁了。
溥仪的一生是极其不寻常的一生,他经历了三个朝代的变更,在前两个朝代中他做了三次皇帝,其中最短的一次仅仅只有12天。
1912年,2月12日,溥仪养母隆裕皇后在国民***的逼迫下以皇太后身份颁布《退位诏书》,自此溥仪退位。在《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一项中,明确列出了皇帝退位之后保留的一些权力。其中,有一条明确写明: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这实际上已经废除了太监制度。
清朝灭亡后,国民***并没有亏待溥仪,还是让他生活在紫禁城内,并且啥也不用他干,每年还给他400万两白银当做生活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可能对400万两白银的概念比较模糊,当时的1两白银换成人民币是220元,那么总共差不多溥仪的年薪是9亿人民币。
但是这么多的钱也架不住紫禁城内人口众多,即使清朝已经覆灭,先不论各宫主子和宫女,光太监就超过1500余人。溥仪为了继续维持高品质生活,便打算变卖家当,在建福宫内收藏着上百万件自夏商以来的许多名人字画、青铜器、金佛、瓷器。消息传出当晚,建福宫内便燃气熊熊烈火,从晚上十点多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扑灭。
这是因为晚清的朝廷不景气,太监宫女都会时不时的盗取宫中珍宝用来傍身。当溥仪刚想盘点他的这些家当时,一场大火烧光了里面所有的宝物,丢失的物件也就无从查起了。
溥仪为了自己的安全,于几日后命令:每位王爷、太妃身边各留20名太监,其余所有太监一律驱逐出宫。这一决策虽然是为了溥仪自己的私利,虽然使成百上千的人失了业,但象征着再也不会有社会底层人物被***。
清朝历史上有四大太监,分明是顺治时期的吴良辅、咸(丰)同(治)时期的安德海、同(治)光(绪)时期的李莲英、光(绪)宣(统)时期的小德张。作为清末紫禁城最后一任大内太监总管,小德张曾聊过太监最终的归宿问题。
从咸丰末年开始,一般的太监不管有钱没钱,出宫后最终都能有个安稳的落脚地。这要归功于当时掌管太和殿宝玺大印的总管太监刘承印,是他上奏朝廷,领下了30万两饷银,在京郊和城内建了多处寺观,总计有房舍数百间,香火地若干顷,如北京后门的宏恩观、西郊蓝靛厂的立马关帝庙、北长街的兴隆寺、黑山的护国寺、西斜街的玉皇阁、琉璃河的秀云观、西郊金山的宝藏寺。(老北京的说法。)
那些一辈子没混出模样的老太监,凡是家里穷无着落的,只要交上10两银子,就归到这些寺庙里,所有生养死葬全归寺庙兜着。
朴素的印象,一说到“太监庙”,有些人总觉得是老太监走投无路下落脚的破败庙子,其实不是,太监庙是专门给老太监修的,相当于太监养老院。
到了清末,因为李莲英、小德张得势,老太监们多少也沾到了他们一些光。据小德张说,宣统年间,大兴县的土地亩价银钱数只要四五钱,于是他乘机购置了二十一顷。为使宫中太监出宫后有养老送终的地方,他又特请隆裕太后颁赐恤银5000两(小德张说话在隆裕面前很好使),置了各庙的香火地,修建太监庙,过程中李莲英赞助了1000两银子,小德张自己赞助了1000两银子,崔玉贵赞助了玉泉山前的两顷稻田。
这些太监庙,清末民初凡是出宫的太监均有入庙的资格。
从这个角度讲,出宫太监的待遇是好过出宫宫女的,出宫后没着落的老宫女很多都是借老太监的光,也在太监庙里度余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prgw.com/post/3693.html发布于 07-10